室溫不融,火烤不化,“雪糕刺客”鐘薛高引爭議
入夏以來,高價雪糕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某些包裝平常卻價格高昂的雪糕“潛伏”在商超的冰柜里,被網友戲稱為“雪糕刺客”。而鐘薛高自誕生以來就成為了高價雪糕的代表之一,但與此前的飽受追捧不同,近期以來,鐘薛高因為“31℃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鐘薛高雪糕燒不化”等多次登上熱搜。
31℃室溫1小時不化?鐘薛高:固形物含量高
近日,有網友將一支鐘薛高海鹽口味雪糕撕開包裝后,在室溫31℃的條件下放置,半小時后,雪糕表面的冰層化開,但直到50分鐘后,雪糕整體形態仍然完好,用雪糕棒攪動發現,雪糕呈粘稠狀。
網友也產生疑惑,雪糕在31℃室溫環境放置不融化或許是與使用添加劑有關?
7月2日,#鐘薛高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當晚,鐘薛高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為粘稠狀,不會完全散開變成一灘水狀,而固體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
融化呈粘稠狀是因為這款產品配方中主要成分為牛奶,稀奶油,椰漿,煉乳,全脂奶粉,冰蛋黃等等,產品本身固形物含量達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額外添加飲用水。
同時對于添加問題,為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火燒不化?鐘薛高:評判方式不科學
然而,質疑聲還沒有完全平復,薛高雪糕疑似燒不化的視頻又引發了網友新一輪的關注。
7月5日,有網友發布視頻,使用打火機燒灼鐘薛高雪糕,然而意料之外的是,雪糕表面被燒成焦黑,但卻沒有出現明顯的融化滴落跡象。
7月6日,鐘薛高再次發布聲明回應。
鐘薛高首先表示,鐘薛高所有雪糕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GB/T 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合法合規生產,并于檢測合格后出廠。
其次,鐘薛高海鹽椰椰雪糕配方中主要成分為牛奶(35.8%)、稀奶油(19.2%)、椰漿(11.2%)、加糖煉乳(7.4%)、全脂乳粉(6.0%)等。產品中蛋白質含量為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約40%,高于國家標準GB/T 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中對清型雪糕蛋白質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
另外,鐘薛高此前提到,為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而在本次聲明中,鐘薛高則表示,平均每支78克鐘薛高海鹽椰椰雪糕中卡拉膠添加量約為0.032克,符合國家標準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卡拉膠可在冷凍飲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添加”的規定。而卡拉膠來源于紅藻類植物,廣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飲品中,適量的卡拉膠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鐘薛高稱“我們認為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并不科學。”
行業人士則認為,“鐘薛高問題的關鍵是其整體產品以及食材的標準,跟它的售價落差比較大,這是引起熱搜的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說鐘薛高存在低質高價嫌疑。”
冒充高端原料,宣稱“不加一滴水”,曾兩次因虛假宣傳被處罰
鐘薛高是誕生于2018年的年輕雪糕品牌,然而在本次因為“室溫不融,火烤不化”受到關注之前,鐘薛高已經兩次因虛假宣傳受到行政處罰。
根據2019年4月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滬監管黃處字(2019)第012018001959號),鐘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宣傳“傳釀紅提•雪糕”、“老樹北抹茶•雪糕”以及“愛爾蘭陳年干酪•雪糕”產品時,將散裝紅葡萄干宣傳成特級紅提,將鳩坑、龍井、藪北樹等抹茶宣傳為老樹北抹茶,普通奶酪宣傳為獲獎奶酪,存在“虛假宣傳”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構成了利用廣告對商品作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鐘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作出以下行政處罰:一、責令立即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二、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三、罰款人民幣6000元整。
根據2019年8月上海市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滬市監嘉處字(2019)第142019001068號),鐘薛高天貓旗艦店所售的一款輕牛乳冰淇淋產品網頁宣傳“不加一滴水、純純牛乳香”,實際該款冰淇淋產品配料表中明確含有飲用水成分,系“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鐘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上海市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作出罰款3000元的行政處罰。
分析來看,鐘薛高頻上熱搜,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愈發高漲,但食安問題經過市場監管部門檢驗后終將真相大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雪糕價格不斷堆高,引發了消費者對于“雪糕刺客”的不滿情緒,而鐘薛高本就有虛假宣傳的先例,如今能否繼續撐住高昂的售價仍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