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持續向好
6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在北京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1》。該報告以客觀、權威數據為支撐,系統反映了2020至2021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重大行動和主要進展。報告顯示,2020至2021年我國農業克服疫情和極端天氣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響,農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農業綠色發展持續向好,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達到新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
客觀系統地反映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態勢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1》是在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下,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編制,自2019年起連續發布年度報告,已成為社會各界觀察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根據新形勢,《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1》進行了適當調整。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指出,2021年農業綠色發展報告呈現三個亮點。
一是客觀系統地反映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態勢。農業農村部門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為重點,高層次、寬領域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系統提升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供給能力,切實增強綠色發展的獲得感。報告在框架上,保留了資源保育、產地環境、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等核心板塊,多角度全面總結農業發展綠色化最新進展與成就。同時,特別突出跟蹤反映2021年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方面的重要建設成效。
二是科學完善了農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對標國家“雙碳”戰略,結合《“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要求,報告立足新發展階段、體現新時期要求,完善了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增加了單位農業增加值碳排放、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提升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個指標,構建了由資源節約保育、生態環境安全、綠色產品供給和生活富裕美好4個維度16項指標組成的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提升了評價結果科學性和社會接受度,為科學評估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開展地區農業綠色發展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是系統梳理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領域標志性理論和技術成果。針對農業綠色發展領域重大理論問題和“卡脖子”技術,報告對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科技成果進行梳理,重點向社會推薦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綠色發展的先進適用技術,遴選出七大標志性理論研究成果、十大技術成果和十個典型模式,為加快推進農業綠色進程提供科技支撐。
全國農業綠色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76.91,較上一年提高0.36%,比2015年提高了2.29%。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領跑全國,2020年先行區綠色發展指數平均達到80.38,整體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個先行區指數超過85,農業綠色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36個先行區指數為80至85,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先進行列;31個先行區指數為75至80,農業綠色發展處于全國較高水平。
報告指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初步建立。我國發布了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對“十四五”農業綠色發展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和具體安排。持續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建立健全農業綠色發展技術、標準、產業、經營、政策、數字等支撐體系,建成了一批農業綠色發展綜合試驗平臺,形成了“點上突破、以點帶面、全面轉型”的推進體系,區域布局合理、資源利用高效、生產過程清潔的農業綠色發展格局初步構建。啟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數字技術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國家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建設。
報告顯示,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聚焦中國特色低碳農業經濟理論、農業企業綠色發展評價、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關系、農業農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重大課題,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理論探索不斷深化。面向穩產保供、提質增收與生態添綠協調推進,構建了農業綠色發展技術,為全面構建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技術體系提供借鑒。同時,農業綠色發展模式探索取得新進展,各地因地制宜創建適合地區特色的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
農業全產業鏈全面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
報告指出,耕地、水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的農業生產制度初步建立。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推廣保護性耕作制度和開展退化耕地治理試點,實施農業節水增效行動和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強化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逐步降低資源開發利用強度。2020年落實中央農田建設補助資金867億元,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839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2395萬畝,超額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5,超過了“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
報告顯示,農業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成效明顯,全國化肥施用量連續五年保持負增長,2020年為5250.65萬噸(折純量),比2015年減少12.8%,施肥結構不斷優化,減氮控磷增鉀效果明顯;全國農藥使用量24.8萬噸(折百量),比2015年減少16.8%,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1.5%,比2015年提高18.4個百分點;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6%,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
此外,我國農業綠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行動,持續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育種創新成效明顯,國家審定通過的小麥、玉米、水稻、大豆和棉花品種,從2016年的165個增加到2021年的1875個。農產品品質穩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獲證單位總數23639家,獲證產品總數50295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總面積超過1.7億畝;全國2760個縣開展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已開具合格證2.2億張;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8%。農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國省級農業農村部門重點培育的農業品牌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約3000個,企業品牌約5100個,產品品牌約6500個。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持續提升,建設100處綠色生產標準化基地,創建150家標準化養殖示范場,推動創建26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